所謂合成油,通俗來講就是把礦物基礎油用酯類或聚烯類來取代,再和添加劑參配,就是合成機油,而若是基礎油全用酯類或聚烯類取代,便稱為全合成機油,若只有部分則稱為半合成機油。
合成油是由天然氣與原油提煉的碳氫化合物配制而成,一般以潤滑油中含有PAO即稱為合成機油。目前市售標示合成油產品,PAO含量大部分皆在12%以下,全合成機油則以100%之PAO為基礎油及添加劑調配而成。
全合成機油由極其穩定的分子結構組成,使油品具有超強氧化穩定性,有如下優異特性:
• 超凡的抗磨損性能,有效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;
• 通過高科技合成的基礎油成分,即使車輛停放較長時間,在合成油分的作用下形成的潤滑油膜緊貼在金屬部件表面,從而使啟動更加容易,并極大減低甚至是重負荷下的磨損,從而保證機油在發動機內高溫環境下極低的揮發損失;
• 獨特的減摩劑保證油品極佳的潤滑性能,合成基礎油的低揮發性和熱穩定性減低揮發性能夠顯著降低油耗;
• 全天候用油,在-30℃至-50℃的環境溫度下均可使用;
• 獨特的微磷含量配方,保護三元催化轉換器;
• 在極低溫下也不會變稠,耐熱性也比天然機油高,而且合成機油的換油間隔比礦物油長;
• 合成油分在超長時間行駛后仍能保持粘度和潤滑,加上它獨一無二的抗磨損性能,能夠延長所有運動部件的使用壽命,極大減少發動機維修保養和大修的必要;
• 經過實驗室和路測都表明,這種全合成機油將粘度、潤滑、揮發性和潔凈性能做了理想的組合,使其對發動機的保護達到最大,摩擦和油耗降到最小。
合成油的種類和特點:
• 聚α烯烴—與礦物油、酯類油無限混溶,具有良好的粘溫特性、氧化穩定性和熱穩定性,低毒且不含芳烴。缺點是潤滑性不如礦物油、酯類油和聚醚,抗極壓、抗磨添加劑的溶解性一般,密封材料相容性一般。聚α烯烴是合成油中發展最快的,用量也是最大的。目前在汽車發動機油、齒輪油、液壓油、液力傳動油、壓縮機油和導熱油等油品中都得到應用,也可用作潤滑脂基礎油。
• 酯類油—具有良好的粘溫特性,能與礦物油及多數合成油混溶,加入抑制劑其氧化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優于礦物油,具有良好的潤滑性,可生物降解。缺點是密封材料相容性、水解穩定性和涂料相容性均較差。酯類油主要用于渦輪發電機潤滑油、壓縮機油、內燃機油、金屬加工液和潤滑脂基礎油。
• 聚乙二醇醚—具有很好的粘溫特性和低溫流動性、高承載能力、優異的摩擦特性、氧化穩定性和熱穩定性,可生物降解。缺點是不溶于礦物油、酯類油和合成僅與某些密封材料(如氟橡膠)相容。其應用范圍主要包括工業齒輪油、壓縮機油、冷凍機油和車用制動液等。
• 硅油—硅油粘溫特性優于其他所有潤滑油,具有良好的穩定性、良好的潤濕性(低表面張力)以及密封材料相容性。硅油的缺點與礦物油、合成烴、酯類油、聚苯醚和全氟聚醚不相溶,在混合潤滑條件下潤滑性很差(尤其是對鋼,鋼摩擦副)。硅油常用作潤滑油、防震油、絕緣油、消泡劑、脫模劑、擦光劑和真空擴散泵油等。